36氪的读者们正在读哪些书,你知道吗?| 周末荐书
【周末荐书】是36氪微信每周末的一个固定板块,为你带来全新的帮助和体验。
在上周的《作为一个新媒体运营,我在读什么书?| 周末荐书》中,我们发起了
“最近读的一本书+一小段读后感+想要读的一本书”的留言征集,留言的踊跃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而通过留言,我们也发现了36氪的读者们在读什么书、想读什么书。我们也相信,这样的书评和读后感,比我们的单方面推荐更为真实、更让你受用。
所以,本期的推荐书单,来自,36氪最亲爱的读者们。
文/整理 | 蜗牛君
首先,我们兑现了上期的承诺,为留言中点赞的前三名读者,买到了他们心仪的书籍。
这三名读者获得了他们想要的书籍,经过沟通分别是:收录了《北京折叠》一文的郝景芳所著《孤独深处》、丘吉尔著《丘吉尔自传:我的早年生活》、深泽直人所著《深泽直人》。
接下来,进入本期的书籍推荐。
这几本书,被提到很多次:
1.《激荡三十年》——吴晓波
@徐俊青
最近在读财经作家吴晓波《激荡三十年》感触颇深。国有资产的大释放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成了一条制造千万富翁乃至亿万富翁的生产线,后来在各种财富榜上出现的富豪们相当一部分都是这场改革的最大获利者。因此,它被人们称为“最后的盛宴”。在一场没有底线和边界的财富游戏中,成王败寇都在转瞬之间。有弹冠相庆的得意人,自然也有令人扼腕的失落客。
@adolph_lhq
《激荡三十年》。很多时候这类书都只是让你激情澎湃,读完似乎自己掌握了企业成功的秘诀,但很可惜如大多数念完十二年书,高考还是一片茫然的人一般,这类书只能告诉你企业成功不易,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需要有洞察先机的眼力,需要有独断却不专横的魄力等,并不会教你如何成功。越读越发现每一个企业家都有其过人之处,需要学习的还有太多。
2.《看见》——柴静
@我是WXX
最近一直在看柴静的《看见》,已经记不得是第几次看了,就是闲来,特别是心燥,迷茫的时候,就想看看。柴静的语言很平实,但是里面又蕴藏着极大的感情张力,因为任何一件事,“真实自有千钧之力”。还有描述她和老郝、老范之间的友谊,语言谈谈,但是她们之间的友谊却是我最向往的。
@文艺青年
最近在读《看见》,讲述柴静作业一个央视记者对中国的思考,通过她做记者的十年,无论是2003年的非典还是2008年汶川地震,都能看出一个记者对新闻报道的思考,更喜欢她在书中记录的小细节。
3.《岛上书店》——加布瑞埃拉·泽文
@榛宝宝
《岛上书店》读了两遍,相信我们总会遇到那个改变我们一生的重要的人,不管他们出现在我们人生的哪一个阶段,我们一定会遇到。然而看完这本书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想要生活在书堆里的愿望,哪怕只是在一个小小的城镇里开一间小小的书店,有间小小的房间在书架的旁边。
@斌斌
最近在读《岛上书店》,如书中所言“没有谁是一座孤单,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一个人无法自成孤岛 ,要么至少 ,一个人无法自成最理想的孤岛 。我们读书而后知道自己并不孤单 。我们读书 ,因为我们孤单 ;我们读书 ,然后就不孤单 ,我们并不孤单 。 每个篇章的标题都是一本书名,而整本书就像是在告诉我们,也许现在读过的某个故事,将来或许会发生在你的生活中。
还有一些书,他们是真的用心读过:
4.《最好的抉择》——Jerome Groopman、Pamela Hartzband
@瑞秋同学
《最好的抉择》一书中的两位哈佛医学院教授,通过亲访追踪16位高胆固醇、甲亢、乳腺癌、肝癌等患者,从医学、心理学、经济学等方面分析比较不同职业和背景的患者面临相同医疗问题的不同选择和立场,包括患者同病不同命不同心态背后的种种决定力量,提出有指导意义的谏言。对我而言,买这本书读这本书的出发点是因为对疾病和治疗几乎没有知识累计,而书内富有见地和专业冷静指导的内容足以成为读者面对医疗选择之时的参考启蒙。分辨虚假与真实医疗信息,选择好医院还是好医生,以及在面对治疗费用的时候需要做的决定。从患者角度、患者亲属角度、医生、媒体的角度全面出发,教你做聪明的患者。从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再反思自己和家人遭遇疾病时我们曾经作出的决策。或许它并不是一本疾病百科全书,但传输的精髓也许正是在面临疾病前的心态与应对方式。
5.《国境以南,太阳以西》——村上春树
@阿大
村上春树的小说总是带有一点小小的欲与性的味道的,类似懵懂时期读过的挪威的森林与读了一半的海边的卡夫卡。 年少时候读的村上的书,大都已忘记是什么味道。或许,是带着懵懂的心看着懵懂的文字,于是读完后带着懵懂的情绪在时光里慢慢融化。 近两年读的,没有色彩的多崎作,讲的关于成长成熟,而这本国境,大抵说的是面对中年吧。 人生总会有一个阶段,明白自己的缺失,但是生命雕塑的轮廓已大致完善,已经无可挽回,在不平衡中如何面对自己生命中的缺失从而寻得内心的安稳,步入生命的另一个阶段。大致,是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36岁的老大拿了我的书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而我用了半个晚上加半个下午。其实,某些镜头,感同身受。 类似,你在很久之后,听起某个人的消息,知道她变得不是曾经的样子,生活也并不如意。类似,你曾经犯下的错,你知道自己以后也会将一次又一次地犯下。类似,你总是一边寻找一边失去。 老大说村上描述初后来与岛本重逢,只是初的幻想,这并不是现实中发生的事。我说我没有看出来。 我想我会再看一次挪威的森林,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很多东西,见仁见智吧。
6.《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
@叶海涛
《人类简史》读到宗教一节,感悟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容易传播和复制,基于这个观点,一神论的基督教确实比多神论和泛神论的道教佛教传播的更快范围更广,尤其是在社会生活紧凑的当今,多神论和泛神论的宗教必然伴随着庞大而复杂的哲理系统,复杂而讲究的行为仪式,更何况是在五千年文明的中国,道藏佛经更是多不胜数,这样的情况下对佛道的信徒必然要求很高,因为如果你对这些都不懂的话可能会被人认为你不是合格的教徒,而一神论的基督教就简单多了,首先不用出家,其次不用背诵经书,仪式也很简单,更不用记很多很多神仙天尊的名字,教堂几乎千篇一律只有一个耶稣的雕像,正是这样的“简单”让基督教成了世界第一大教。而其近几年在中国北方的裂变式扩张也变相的放映出这个焦躁的时代下,人们更愿意去选择一个更简单的方式去“崇敬”自己的信仰。
7《爱的流放地》——边淳一
@Amanda
就如文中提到,读书这件事不能太功利。我大部分读的书都是无意间开始,可能是某句话,某个场景,某种感觉,觉得好便读下去了,有时候自己也说不上来为什么。《爱的流放地》就是源于一个场景,菊治看到冬香手遮阳光的动作,想起了风盆舞。他被她那边朝外翻出的手掌心和柔软的纤纤玉指迷住了。 我看到这样的开头自然就往下看了。其实一直不是很喜欢日韩文化,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也让我迟迟没有接触日本文学,阅读是深入了解的过程,我在渐渐打破这种偏见。
8.《莎士比亚全集》——莎士比亚
@🀄🐳👕
最近在读《莎士比亚全集》呀。英文8号字印了两千页,用了最轻最薄的纸还是达到了两公斤重的一本巨书。我在美国读文学系,当初为了挑战自我选了莎士比亚这门课。在教授的带领下,一部一部剧地慢慢啃,居然从最初的望而生畏到了现在的如痴如醉+顶礼膜拜。真的越来越敬佩莎士比亚坐在四百年前的英国小镇却能够洞悉人世百态,还有他对于整体脉络的把握、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刻画等等等等。虽然我们平均一周读一部剧,但每次开始一部新剧的时候都觉得上一部还有太多没来得及深入研究思考的东西。所以也越来越理解为什么莎剧在这四百年间被世界各地的人反反复复地排演成各种版本、莎士比亚本人也被人们奉为神一样的存在。因为这门课的经历,很想去英国拜访莎士比亚的故乡。
还有很多读者的留言由于文章篇幅所限,没能呈现在这里,但我们一条一条读下来,感受到了满满的诚意和深深的感动。我们精选出这几本,也希望更多的好书、冷门的佳作能被正在阅读36氪的你们挖掘出来。
这期推荐的这8本书,你最想读哪一本呢?截止投票结束,票数最高的一本书,我们将努力联系其出版社,拿出几本随机送给本篇文章留言入选的同学。
(留言入选标准:你对我们的【周末荐书】板块有什么建议和感想。)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